“当代中国青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他们既是‘城市的陌生人’,又是‘故乡的异乡人’。”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梁永安一语点出中国青年面临的“双重疏离”。
4月24日,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与陇上书店联合举办的第50期“陇上·人文讲坛”在上海陇上书店(晨园店)举行。梁永安以“中国青年文化中的长期主义”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当代中国青年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精神成长。
梁永安探讨“中国青年文化中的长期主义”。
在城市化进程中,青年从乡村、县城涌入一线城市求学、工作,却因社会流动性的加剧,逐渐与原生环境脱节。与此同时,城市的高强度竞争与消费主义浪潮,又让他们难以建立归属感。
“这种双面陌生性,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的断裂。”梁永安强调,青年一代成长于中国工业化、信息化与全球化交织的复杂语境中,既享受着物质条件的飞跃,又承受着精神价值的真空。
梁永安认为,如今中国青年正站在“文明交替”的临界点。过去四十年,社会聚焦于脱贫与工业化,而未来需要的是文化再造与价值观重构。“我们已从恩格尔系数52%的温饱时代,迈入物质丰裕却精神迷茫的后工业社会。”他指出,当前青年面临的核心困境是“单向度生存”——在升学、就业、购房的压力下,个体的独特性被标准化流程吞噬,导致“千人一面”的生存模式。
如何改变这种“千人一面”的生存模式?梁永安指出,当代年轻人需要认识到人的自然性,回归身体与环境的和谐;在差异中寻找共识,通过倾听与对话构建属于自己的范畴,得到自我肯定的力量;理解自身在全球化、工业化浪潮中的坐标,从传统中汲取智慧;将热爱转化为专业精神,激发无限的创造力;在不确定中坚持“南瓜精神”——如藤蔓般缓慢而坚韧地生长,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
讲座中,梁永安多次强调“容错”的重要性。“社会正在从农业文明的循环性长期主义,转向现代文明的探索性长期主义。青年需要允许自己试错,更要宽容他人的不同选择。”他以剑桥博士生的西藏田野调查、外卖诗人王计兵的创作故事为例,说明“非主流路径”如何打开新的可能。“真正的长期主义,是在别人追逐线性增长时,敢于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对于婚恋、职业等现实压力,梁永安提出“举重若轻”的应对策略:“面对催婚,要理解父母源于农业伦理的焦虑,但绝不放弃自我选择。婚姻可以是有限的幸福,而单身也可以是孤独的自由。”
梁永安将当代中国青年定义为“千年之人”——祖辈经历农耕文明,父辈见证工业化,而青年自身置身于数字时代的洪流。“这种三代同堂的在场性,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他呼吁青年以平视的视角看待传统与西方,“五四时期我们批判传统、仰视欧美,而今终于能平视世界,从5000年文明中挖掘独特资源。”
讲座尾声,他以《红楼梦》的无字石与刻满故事的通灵宝玉作喻:“选择安稳的无字一生,还是充满悲欢的刻录之旅?答案不在别处,而在你能否认识自己、承担选择。”
“陇上·人文讲坛”是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出版社和陇上书店共同发起的人文社科系列学术活动,活动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术性与社会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促进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学术对话和碰撞。
一快递公司92万个涉诈包裹流向全国诈骗链条曝光一快递公司92万...
易烊千玺新片帮助公益短片推广候场时背影好落寞由易烊千玺主演的新...
湖大失联女生遗体已找到初步排除案件3月21日,湖北大学阳逻校区...
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税务部门严查违规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
《管家婆新版免费内部资料,惠泽解答解释落实_iPhone版v3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