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保险业的影响解读

  • 新闻
  • 2024-12-17
  • 184
  • 更新:2024-12-17 19:05: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保险业的影响解读

来源:非银金融研究 / 摘要/ 1.人身险保单销售短期受抑制,健康险得到促进 寿险业务由于代理人增员、培训与展业短期受限从而导致保费增速放缓,但我们预期该方面的影响要小于2003年非典时期,主要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代理人培训与展业可以实现部分线上化,对面对面拜访和线下交流依赖性降低,缓解一定负面影响。回顾非典时期,在2003年4月以后疫情得到控制期间,健康险的销售迎来高潮,一是由于居民健康风险意识在应对疫情的特殊时期得到了提升与加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抓住时机推出应对“非典”的创新产品,使得健康险销量大增。 2. 财险业务中意外险、运输险销售受影响较大,但整体可控 财险业务中意外险、运输险销售受影响较大,但相关险种总规模较小,影响较为可控。财产险具有消费品的属性,此次疫情发酵时间正值春节,出行或旅游计划多数被取消,相对应的保险产品例如航意险、火车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消费也将会出现下降。然而,意外险、货运险在财险行业规模中仅占较小比例,意外险占比仅4%,货运险占比仅0.9%。复盘2003年数据也能看出财产险保费增速大部分时间处于10%-15%区间,与2002年相差不大。 3. 理赔支出增加,但不构成实质性压力 在理赔方面,主要涉及的险种包括寿险、医疗险和重疾险,根据当时保监会的报道,截至2003年6月23日上午9时,全国寿险公司总赔付金额为403.23万元,其中身故赔付302.32万元,住院医疗赔付100.91万元。此次疫情以医疗险赔付居多,且国家三部委已发文明确患者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补助兜底,商业险赔付压力不大。财险中有关活动取消/延迟/更换场地的保险、营业中断保险、雇主责任险可能涉及理赔责任,但这些险种占比较小,总体上由于疫情增加的赔付支出对上市保险公司不构成压力。 4.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保险行业正面形象 针对新型肺炎多家保险公司开通绿色理赔通道,为客户高效快速理赔,同时积极投身公益活动抗击灾难,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加之全国居民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长期有利于保险消费群体的扩充和下沉。因此我们呼吁面对疫情对于保险标的不必过度悲观。 ▉0.引言         截至2020年1月30日下午18时,全国范围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数达到7828例,疑似病例12139例,治愈人数133例,死亡人数170例。回顾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4月21日公布的疫情,中国内地总发病数5327例,死亡349例,病死率6.6%。比较之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不低于SARS,但重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港股开市受挫,恒生指数本周跌幅-6%,香港保险指数本周跌幅-7%,我们复盘2003年非典对保险业的影响,更加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于行业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疫情短期对于保费收入和理赔支出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时间较短、影响金额较小,长期来看对健康险的发展以及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具有正面作用。 ▉1. 人身险保单销售短期受抑制,健康险得到促进 1.1寿险代理人增员与展业短期受限,但预期影响小于2003年       寿险大部分业务营销依靠代理人团队的直接销售,而营销员的业务拓展方式主要是进行面对面的推销。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公司大型的促销活动也纷纷推迟或者取消,造成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业务拓展受阻。另一方面,公众普遍减少人际接触,展业人员也出于安全的考虑减少一定的活动量,尤其是对新客户的主动接触减少,以上这些均会影响保险的销售。         其次,在抗击疫情时期,保险代理人的增员与培育速度可能有所放缓。例如2003年非典时期,政府为减少疫情传染而相继取消了人才市场,而当时深圳新增代理人主要来自人才市场,导致寿险公司增员困难。另外各公司出于安全性考虑取消了营销员晨会、除名考核制度、培训等相关政策,保监会4月份暂停了代理人资格考试,使得代理人队伍质量提升受到阻碍。以非典期间深圳为例,2003年4月份新保单13993件,同比减少28.13%。相应地,从2003年2月开始,深圳市个人寿险新保业务环比和同比增长率均出现逐月下降趋势,尤其以4月份最为明显。(数据来源:保险研究《非典对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 张响贤; 陈风; 孟祥腾)。从全国保费数据情况看,2003年3-4月非典疫情爆发时期,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险单月保费增速明显走弱。        得益于保险科技的发展,我们预期此次影响要小于2003年,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部分险企在互联网及科技领域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影响。一方面保险代理人展业不一定要面对面,还可以通过微信、官网等互联网渠道进行沟通,投保人亦可以在线上完成自助投保;2011-2015年期间互联网保险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阶段,保费增速一度达到170%以上,2016年以来政策有所收紧,互联网保险销售进入调整期。截至2018年共计100余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寿险业务2018年保费收入为675亿,健康险逆势高速增长,同比+108%,成为互联网保险领域发展的亮点,当前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为5%,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代理人的培训也都逐步开始线上化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市险企在代理人方面强调科技赋能,如平安用AI技术控制人员入口,太保运用O2O模式打造场景化的培训体系,人保运用科技技术助力大个险营销等。金融科技发展相对处于前列的龙头险企显现出相对优势,同时,金融科技赋能保险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1.2 疫情促进健康险发展        居民健康意识得到强化。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健康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5-8月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期间,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高达309%、265%、158%、131%(如图1所示),之后随着疫情的稳定逐步恢复正常增速水平。回顾当时非典疫情的突如其来,不仅提高了人们对疾病的自我防范意识,如人们自觉吃药打针进行预防,而且增强了对健康风险的保障意识,直接表现为健康险的销售激增。我国健康险深度、密度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低水平,随着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健康险密度、深度将持续提升,增长空间依旧充足。并且此次疫情传播范围较广,很多三四线及以下的地区受到波及,居民健康意识将更大范围的得到提升,投保观念发生转变,长期有利于保险消费群体的扩充和下沉。        针对“非典”的新险种快速入市。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各大保险公司积极响应保险会指示,既从市场需求出发,又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考虑,抓住机遇积极开发与非典相关的保险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个月共推出非典相关的产品20多种。公司产品开发速度之快、保监会的审批效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大部分保险公司开发的非典产品主要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如太平人寿的 ”特定疾病附加住院收入保障保险”,新华人寿的“附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疾病保险 ”、 产险的 “意外伤害保险附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保险”、平安人寿的“附加非典型肺炎特别利益团体定期寿险”。按照责任种类划分主要分为非典身故保险、非典住院津贴保险、非典疾病给付保险、非典医疗费用保险和非典责任保险等,一些保险公司为吸引客户将产品观察期缩短。  ▉2. 财险业务中意外险、运输险销售受影响较大,但整体可控 财险业务受影响较大的是意外险和运输险。回顾2003年2~4月份深圳市意外险保费收入增长率呈逐月下降态势,月同比增长率以平均每月10个点的幅度下滑,其中航意险受到的冲击最大。4月份深训航意险保费收入2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18%,5月1日至15日,平均每日保单销量为1400份,比去年同期(日平均5000份)下降72%。由于受非典影响,4月份以来的货运流量大幅缩减。据统计,4月份深圳皇岗海关的货运流量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了近30%。相应地,以流动货物为风险标的的货物运输保险的业务量随之下降。1~4月份,深圳运输险的保额、保费收入均逐月下滑。与1月份相比,4月份的运输险承保金额由 339.52亿元降到137.9亿元,降幅达60%,保费收入从908.54万元降到705.76万元,降幅为22.3%。        相关险种规模占比较小。财产险具有消费品的属性,此次疫情发酵时间正值春节,假期具有出行或旅游计划的人数较大,当前各大航空公司、旅行平台、铁路集团相继发布公告为旅客免费办理退票,出行人次骤减,相对应的保险产品例如航意险、火车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消费也将会出现下降。然而,我们仔细解构各险种保费规模,发现意外险、货运险仅占较小比例。2019年财险行业保费收入总计1.16万亿,而意外险仅527亿,占比仅4%。中国人保的业务结构中,货运险占比仅0.9%。因此个别小险种保费的下滑对于财险行业总体保费收入的影响有限,复盘2003年数据也能看出财产险保费增速大部分时间处于10%-15%区间,与2002年相差不大。  ▉3. 理赔支出增加,但不构成实质性压力 3.1 赔付主要涉及医疗险,其他险种压力较小       我们根据新闻资料整理出保险公司应对此次新型肺炎所实施的理赔时事件,主要赔付责任为身故和医疗,因此保险产品中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都可以进行身故理赔,而医疗方面主要是对门诊、住院等就医行为产生的费用进行理赔。涉及到的险种主要是寿险、医疗险和重疾险。        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目前市面上的报销型医疗险类产品对此病症均可赔付,患者只需按照由新型肺炎造成的实际花费及理赔流程,进行报销即可。医保赔付后,需要自付的那部分医药费,报销型的医疗保险仍可继续赔付。        重疾险只赔付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疾病,并且要触发相应的赔付条件才可以。只有因为肺炎病情严重,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时,重疾险才有可能赔付。        意外险则比较特殊。此次新型肺炎属于疾病,并不属于意外,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不赔。如果患者购买的是包含猝死责任的意外险,则要看保险公司条款约定进行赔付。        对于寿险客户来说,只有达到身故或者全残等标准才可赔付,需确认由新型肺炎造成身故才可能赔付,并且寿险客户因疾病身故等待期最短90天,意外身故或者全残则没有等待期。目前来看,本次肺炎的致死率较低,造成的死亡病例有限,预计能够获得寿险赔付的客户数量有限。        综上,预计本次新型肺炎会加大保险公司医疗险的赔付压力,对其他险种带来的赔付压力有限。 3.2 国家政策兜底,商业险赔付金额有限 27日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文《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工作的补充通知》,通知明确将免除个人负担政策扩大至疑似病人,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资金,实施综合保障,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同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倡议保险机构主动排查、主动理赔、简化程序、快速理赔,保险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尤其是上市龙头险企快速启动应对措施,但从当前的理赔案例来看,总赔付金额并不大。       再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单月赔付金额小幅度波动上升,并未出现明显跳涨,从“赔付金额/保费收入”来看,健康险和意外险反而出现明显的降低,说明相对于保费收入来说,赔付支出压力并不大。根据当时保监会消息,截至6月23日上午9时,全国寿险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赔488例,已经赔付258例,总赔付金额为403.23万元,其中身故赔付302.32万元,住院医疗赔付100.91万元,也说明了寿险公司因非典疫情造成的赔付支出金额并没有很高。而财产险业绩对赔付率的上升可能会更加敏感,“非典”时期曾有酒店就营业中断损失向保险公司报案, 涉及金额在2000万美金以上(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推测,涉及可能产生的有效索赔除发生在活动取消/延迟/更换场地的保险、有营业中断保险、雇主责任险项下对医务人员的保险责任等,但这些险种在财险业务中占比相对较低。  ▉4.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保险行业正面形象 4.1及时高效开展理赔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针对新型管状病毒肺炎,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发布应对方案,多家保险公司开通理赔绿色通道,24小时受理理赔报案,并简化理赔手续,缩短理赔时间。例如开启7X24小时线上服务,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理赔报案与申请服务,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快速处理第一时间完成赔付,简化赔付手续可先行赔付后补齐材料,拓宽理赔范围,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对于急需资金的客户通过特案预赔通道为客户预付赔款缓解客户就诊资金压力等。充分发挥保险科技的作用,大力推进“闪赔”、“秒赔”,让患者得到更快捷、便利的理赔服务。 4.2 通过公益捐赠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方面 , 保险公司行动积极 , 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捐款捐物 ,另一方面及时向医护人员赠送保险保障。如向湖北武汉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捐赠每人保障额度为50万元的保险,风险保障总额度达到900亿元。通过公益基金会,向在武汉地区抗击疫情的近20万名医护人员每人赠送30万元保额的保险保障,总风险保额约600亿元。人保财险向武汉捐赠首批500万元防护物资以应对防护物资严重不足,并向武汉市所有参与抗击肺炎疫情的疾控和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捐赠保险,人均保险额度50万元,赔付总限额2000万元,人保寿险向武汉市医护人员提供30万元保额的保险保障。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医疗防疫机构捐赠1000万元用于抗击疫情,并捐赠1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还对奋战在武汉市抗击新型肺炎前线的10万余医护人员捐赠了每人20万元保额的保险,包含因新型肺炎引发的被保险人身故责任和高残责任,目前已承保生效。向800万疾控和医护人员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人均保额50万元,其下属子公司首批捐赠4100余万元。产、寿险联合制定方案,为湖北省及外地援鄂参与疫情救治的全体医护人员共50多万人提供为期一年的保险保障,保险责任包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后身故赔付20万元。在疫情面前保险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客户为疫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温暖和关怀,同时也使自身品牌得到有效宣传、树立了良好的标杆,提升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进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偏好度和品牌忠诚度,增强竞争力。 往期报告 1.证券业动态&深度 2019年业绩快报点评:投行+投资驱动业绩上行,航母级头部券商呼之欲出 深度|2020年资本市场展望之政策篇 再融资新规五问五答 逐条解析证监会“深改”重大任务,重点关注券商板块 如何提升券商的杠杆率? 美联储降息叠加汇率破“7”, 券商股怎么走? 券商板块的营收预测与择时、择股体系 五个关键词总结证券业2018年年报&2019年一季报 (600061.SH)深度报告:央企金控舞春风 外资银行控股券商设立,A股“主战场”争夺话语权 科创板正式文件面世,龙头券商蓄势待发 2.证券业行业点评 分化明显,机会与风险并存——券商9月财务数据点评 净利润环比+15%,短期向上趋势明确——券商8月财务数据点评 分拆上市规定五问五答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修订六问六答 分类结果出炉,龙头券商继续享受政策倾斜 券商2019年6月报:板块业绩环比大增,个股分化明显 股权管理规定落地,内资券商设立审批重启 并购重组松绑,激活交易情绪 券商2019年4月报:回调中关注大券商配置机会 华泰尝”鲜”,沪伦通渐行渐近 整合大潮起,时势造英雄 股指期货松绑符合预期,继续关注龙头券商 简评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指引》 券商2019年3月报:亮眼的业绩,进击的券商 券商2019年2月报:戴维斯双击如期而至 资金信托新规呼之欲出,关注信托基本面改善进程 券商2019年1月报:政策红利释放,板块β之后还有龙头α 券商2018年12月报:单月净利环比-3%,继续关注政策红利 全面降准托底券商,政策红利值得期待 3.证券业个股点评 (300059)深度报告:流量优势持续兑现,金融生态渐入佳境 2019年三季报简评:投资收益同比大增,股质风险持续纾解 2019年三季报简评:投资业务量价齐升,大资管转型有道 2019年三季报简评:科创板红利兑现,收购广州证券事项获批 2019年三季报简评:净利润同比+44%,GDR套利压力已充分释放 2019年三季报简评:净利润同比+57%,员工持股改善机制 东方财富2019年三季报点评:市占率上行趋势不变,成本端有收有放 华泰证券2019年中报点评:自营发力增厚业绩,财富管理日益精进 国投资本2019年中报点评:业绩弹性兑现,成员单位各有千秋 中信证券2019年中报点评:投资收益是贯穿全年的核心变量 东方财富2019年中报点评:流量优势持续兑现,顺应行情弹性彰显 中信证券2019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同比+58%,稳健经营,地位稳固 华泰证券2019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同比+46%,财富管理模式日益精进 广发证券2019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同比+91%,经纪与资管业务收入增速名列前茅 国投资本2019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同比+143%,全年业绩弹性可期 2019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同比+138%,自营与经纪业务业绩弹性绽放 2019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同比+33%,稳健经营纾解风险 招商证券2019年一季报点评:净利润同比+95%,风险防范与机制优化并举 2018年报点评:业绩深蹲待起跳 华泰证券2018年报点评:Fintech+TAMP助推财富管理,混改优化治理机制 东方证券2018年报点评:大自营+大资管奠定2019年业绩弹性 广发证券2018年报点评:投资收益拖累业绩,大资管结构优化 中信证券2018年报点评:全面开花,强者恒强 国泰君安2018年报点评:稳健经营优势彰显 东方财富2018年报点评:流量优势持续兑现,顺势而上强者愈强 中信证券2018年业绩快报点评:熬过寒冬,轻装上阵 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预案落地,华南地区业务布局进一步改善 4.保险业动态&深度 19年业绩收官,当前时点继续看好保险股 年度策略| 定性与定量:利率下行如何影响保险业? 从国内外医保制度对比探析商业健康险的蓝海 寻找险资长期投资视角下的“核心资产”(附股票清单) 金融业开放视角下的保险业 IFRS9 对保险业金融资产分类有何影响? 真的好生意:详解保险业的利润与价值 中国财险(2328.HK):财险龙头如何领跑行业 5.保险业行业点评 保险业三季报综述:坚守价值! 寿险业务改善明显,财险行业集中度提升——保险行业半年经营数据点评 保险行业减税增利!谁最受益? 上市险企4月数据点评:保费增长总体平稳,二季度关注代理人及长端利率情况 上市险企3月数据点评 :NBV持续回暖,负债、投资共同支撑保险估值上行 上市险企2月保费数据点评:价值持续改善,估值迎来修复 上市险企1月保费数据点评:寿险负债端好转,财险增速超预期 上市险企1-12 月保费数据点评:寿险落实边际改善,财险盈利有望触底反弹 保险行业1-11月数据点评:寿险增速改善,投资资产规模回升 6.保险业个股点评 双端改善业绩高增长持续,改革成果显著 转型进入深水期,长期价值仍稳健——中国太保2019年中报点评 负债投资表现双优,利润价值大幅增长——中国人寿2019年中报点评 中国人寿2019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业绩领跑,国寿重振初见效 新华保险2019年一季报点评:负债端量质齐升,全年价值 增长可期 中国太保2018年报点评:价值增长超预期,建议长期配置 新华保险2018年报点评:利润稳增长,价值迎改善 团队简介 赵然 | 非银金融&前瞻研究组首席分析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应用统计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曾任中信建投金融工程分析师,2018年wind金牌分析师金融工程第2名团队成员。研究成果包括:自上而下的全球大类资产战略及战术配置框架及 因子投资模型等。目前专注于非银行业及金融科技领域(智能投研、智能投顾、金融信息服务、金融大数据等)的研究 电话:18788867195 邮箱:[email protected] 王欣 | 保险业研究员 南开大学硕士,2年保险行业从业经验,2018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电话:18518181321 邮箱:[email protected] 庄严 | 证券业研究员 厦门大学硕士,2017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电话:18511554388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研究报告名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保险业的影响解读》           对外发布时间:2020年01月3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赵然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8100009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仅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或建议在本报告发出后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和预测均仅反映本报告发布时的资料、意见和预测,可能在随后会作出调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投资者作出的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没有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据本报告做出的任何决策与本公司和本报告作者无关。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类似的金融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本报告。任何机构和个人如引用、刊发本报告,须同时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或修改。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且本文作者为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注册的证券分析师,以勤勉尽责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本文作者不曾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